Search

【 何處是我家 】

※警語:本文希望將來粉絲頁正式對外發布時,先生和母親不要看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 何處是我家 】

※警語:本文希望將來粉絲頁正式對外發布時,先生和母親不要看。
(結果貼在開頭更想看)

有時候的確是會有這樣的感慨的,
求學一路到第一份工作都是在台中,
直到北上求職,開始在外租屋,
那一方小小的空間可以任自己喜好自由妝點,
自以為文青的在牆上貼滿各種喜愛的攝影照片或是展覽訊息,還會不定期更新,
直到去了日本,開始學著跟愛上做菜,
跟著避難到guesthouse 的日本師傅在大廚房一起學做菜,
當年還傻傻的在網誌寫著 :
「有這種大中島的大廚房的話,當全職家庭主婦我可以。」

單身最後一年和不相識的可愛室友們一起合租,在不是隨時整齊的廚房裡,一起亂亂煮,有空的人就幫忙煮隔天的便當菜,非常自在的小時光。

婚後不久就意外懷孕,挺著肚子,孕婦有各種玻璃心下,
先生又對岸台灣兩地跑,還沒適應新環境又要面對新身分,
加上四代同堂的一起生活著,雖說各有各的生活樓層,但每日總是一起用餐。

我好像擁有了人人稱羨的大廚房,但又不像屬於我。
在所有人都會使用下,總是有種說不上來的失落感,想了很久,
這種感覺不就像是當年住在京都的guesthouse時,和所有人一起使用,但它並不屬於我。

我只是個使用者,不是擁有者。

那時總是嚷嚷著想回台中,
先生則是覺得是我沒有把這裡當成自己家。

但要怎麼習慣這是自己家呢?
這裡沒有我從小到大的生活記憶,
就連物品也是,屬於我的東西好多都還在娘家。
我好像只是來借居先生的房間,即使他說衣櫃都給你用,但還是覺得這不是我的地盤。

而娘家呢?
有了孩子後,所需的東西越來越多,
久久回一次娘家,硬體上的缺乏及不熟悉,
加上要為孩子張羅三餐時,只要進入母親的廚房,就倍感壓力,
我只要開個櫃子,她就會立刻問,你要找什麼,那個乾淨的不用再洗,或是只要使用了什麼,她到家後總是能立刻察覺,
廚房是她的絕對領域,這我很久以前就明白了。

不知不覺間慢慢的覺得,
台北先生家?婆家?
開始是自己家了。

當年最早結婚的朋友,
浪漫宣告婚後要跟先生到德國定居,
「只要有他在的地方就是家。」

這麼多年之後,我想我也在慢慢體會這句話了。

©這麼感性的一篇,圖文不符的只能用兒子在佩佩豬的實體廚房發愣照,沒辦法,媽媽的手機裡面圖片爆炸都是小孩啊~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View all posts